原肠作用机制
145. 原肠作用的主要意义是:
正确答案:建立三个胚层
解析:根据文件,原肠作用的意义首先是建立起三个胚层(腔肠动物为2胚层),为细胞间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146. 下列哪项不是原肠作用中的细胞迁移方式?
正确答案:扩散和渗透
解析:文件列出的原肠作用细胞迁移方式包括:内陷、内移、内卷、外包、插入、集中延伸和分层,不包括扩散和渗透。
147. 在海胆原肠形成过程中,植物极板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导致内陷?
正确答案:分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使透明层膨胀
解析:文件说明植物极板细胞向透明层内层分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后者吸水膨胀导致植物极透明层弯曲,形成原肠。
148. 两栖类原肠作用中,预定脊索中胚层通过什么方式迁移?
正确答案:沿胚孔顶壁内表面迁移
解析:文件指出在两栖类原肠作用中,内卷的中胚层细胞沿胚孔顶壁内表面迁移。
神经胚形成
149. 初级神经胚形成包括几个彼此独立时空重叠的时期?
正确答案:5个时期
解析:文件详细描述了初级神经胚形成包括5个彼此独立时空重叠的时期:神经板的形成、整形、弯曲等。
150. 神经管分化不包括哪个层面?
正确答案:分子遗传学水平
解析:文件说明神经管向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3个层面是解剖学水平、组织学水平和细胞学水平。
151. 神经嵴细胞的发生部位是:
正确答案: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和相接的外表层细胞
解析:文件明确说明神经嵴发生在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和与神经管相接的外表层细胞。
152. 躯干神经嵴细胞的dorsolateral migration pathway细胞分化为:
正确答案:表皮色素细胞
解析:文件指出dorsolateral migration pathway位于表皮与体节之间,分化为色素细胞。
胚层分化与器官发生
153. 在神经胚期,中胚层分化为的区域不包括:
正确答案:头部神经管
解析:文件说明中胚层分化为5个区域:脊索中胚层、背中胚层、中间中胚层、侧中胚层和头部间质,神经管属于外胚层来源。
154. 生肌节细胞来源于:
正确答案:轴旁中胚层
解析:文件指出背中胚层(轴旁中胚层)形成体节,体节中的生肌节细胞将分化为肌肉组织。
155. 前肠发育为:
正确答案:口腔至十二指肠的管道及消化腺
解析:文件说明前肠发育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的管道及消化腺(肝脏、胰脏和胆囊)。
156. 在咽囊分化中,第四对咽囊发育为:
正确答案:甲状旁腺
解析:文件详细说明咽囊的分化:第三、四对咽囊形成甲状旁腺。
信号通路整合
157. 信号途径的关联和整合不包括:
正确答案:信号分子的随机扩散
解析:文件描述的信号途径整合包括不同途径的相互关联、特异性调控和在增强子水平的整合,不包含随机扩散。
158. 在PI信号传导系统中,PLC被激活后会裂解PIP2生成:
正确答案:IP3和DAG
解析:文件明确说明PLC被激活后,裂解PIP2成为IP3(三磷酸肌醇)和脂质DAG(二酰甘油)。
159. 信号活性的负反馈调节是指:
正确答案:信号途径的活化激活相应负调控因子
解析:文件定义信号活性的负反馈调节为一个信号途径的活化激活相应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因子的表达。
160. 在脊椎动物胚轴形成中,后端化因子是:
正确答案:FGF和WNT3a
解析:文件指出后端化因子包括FGF、WNT3a(抑制前端基因表达)和RA视黄酸。
器官诱导与相互作用
161. 在初级胚胎诱导中,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形成:
正确答案:神经组织
解析:文件明确定义初级胚胎诱导为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的过程。
162. 反应组织的"初级感受性"是指:
正确答案:尚未决定的外胚层具有的感受性
解析:文件定义初级感受性为尚未决定的外胚层所具有的感受性。
163. 在肾脏发育中,输尿管芽和后肾间质的相互作用属于:
正确答案:指令的相互作用
解析:文件中的实验表明输尿管芽的分支只有在生后肾间质的指令性作用下才能进行。
164. 在唾液腺发育中,间质和上皮的相互作用属于:
正确答案:指令的相互作用
解析:文件中的实验证明唾液腺间质对于唾液腺的形态发生起指令性作用。
发育生物学技术
165. 原位杂交技术主要用于:
正确答案:检测特定mRNA的空间分布
解析:在发育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原位杂交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空间位置信息。
166. 正向遗传学技术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大规模随机诱变产生发育异常突变体
解析:文件定义正向遗传学技术为大规模随机诱变,产生发育异常的突变个体,再寻找突变基因。
167. 细胞标记技术主要用于:
正确答案:追踪被标记细胞的命运与表型
解析:文件说明细胞标记技术采用标记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追踪被标记细胞的命运与表型。
168. 在发育遗传学研究中,化学诱变剂处理主要用于:
正确答案:产生发育异常的突变个体
解析:在获得突变体的方法中,化学诱变剂处理是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