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源性决定子的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子的作用
由受精时卵质的重新分布决定:精子入卵点的对侧形成灰色新月,标志胚胎背侧
背腹轴机制与两栖类相似,前后轴在卵子发生时启动
胚盾诱导宿主的侧板和腹侧中胚层转变为背部中胚层,并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细胞
背腹极在卵裂期起始,头尾轴根据重力和输卵管旋转决定
重力影响卵黄位置 → 后端边缘区 → 原条形成
原结(Hensen's node)为鸟类的组织者,具有诱导神经管形成的能力
背腹轴由内细胞团位置决定,头尾轴由复杂信号网络调控
Nodal信号
Wnt通路
Hox基因表达
哺乳动物胚轴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网络式调控
组织者分泌蛋白因子抑制BMP和WNT信号,促进神经发生
| 因子类型 | 关键分子 | 功能 |
|---|---|---|
| BMP抑制因子 | Noggin, Chordin, Follistatin | 抑制BMP4,促进神经发生 |
| WNT抑制因子 | Cerberus, Frzb, Dickkopf | 阻止WNT信号传导 |
| 后端化因子 | FGF, WNT3a, 视黄酸(RA) | 调控后端分化 |
| 中侧轴特化因子 | Nodal, Pitx2 | 调控左右不对称发育 |
BMP4是最重要的上皮分化和腹侧化诱导因子,对神经发生起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RA处理晚期神经胚,显示RA作为后端化因子的梯度效应
脊椎动物左右不对称发育由Nodal和Pitx2调控
Pitx2是决定左右不对称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调控心脏弯曲和肠盘绕方向
Hox基因沿前-后轴形成表达梯度,决定体节分化
枕部 → 颈部 → 胸部 → 腰部 → 骶部 → 尾部
| 基因簇 | 表达区域 | 功能 |
|---|---|---|
| Hox 1-4 | 枕部、颈部 | 前部结构发育 |
| Hox 5-8 | 胸部 | 胸椎形成 |
| Hox 9-10 | 腰部 | 腰椎形成 |
| Hox 11-13 | 骶部、尾部 | 后部结构发育 |
Hox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精确调控脊椎动物前后轴的分化